万爽小说

登陆 注册
翻页 夜间
首页 > 热度排行 > 大明:外甥别哭,舅舅扛你上皇位

  >“舅舅,那外甥先谢过你了。”

  朱允熥眉开眼笑道。

  “陛下,不过北镇抚司衙门仍要由臣掌管。”

  锦衣卫掌管诏狱的北镇抚司衙门,蓝太平是不能撒手的。

  虽然名义上北镇抚司归属锦衣卫统管,但实际上它已经单独分离出来的机构。

  锦衣卫的诏狱归北镇抚司管理,北镇抚司的镇抚使直接对蓝太平单独负责。

  即使是锦衣卫指挥使伍用,也无法直接指挥北镇抚司。

  这样一来,即使把管理锦衣卫的职权给了东厂。

  它也仅仅能调动部分锦衣卫,而锦衣卫的核心任务监察,刑讯审理的职权仍在蓝太平手里。

  蓝太平早就给锦衣卫分了家,对于百官的监控刑讯和收押诏狱的职责已经由北镇抚司衙门掌控了。

  东厂想要插手对于百官的监控,那只能由他们自行去发展暗线了。

  想要吃现成的,做梦去吧。

  “舅舅真小气,不就是一个诏狱吗?“

  “行,回头朕让黄俨他们在宫里腾出个地方给他们当监狱。”

  朱允熥不以为然的说。

  “陛下圣明,那就这么定了。”

  蓝太平微微一笑也不解释,锦衣卫遍布天下的监视网络那都掌握在北镇抚司手里。

  文武百官每日的一举一动,那都由北镇抚司的人暗中记录。

  这费尽千辛万苦撒下的暗网,岂能轻易交出来?

  “陛下,臣还有一件事要禀报。”

  “舅舅请说。”

  朱允熥现在心情大好。

  蓝太平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递了上去,正是跟夏元吉商议好的裁军在辽东开荒屯田的目的。

  “只要按照这个计划进行,不出十年辽东地区将彻底融入我大明?”

  朱允熥不可置信的抬眼看向蓝太平。

  “不错,只是前期有些困难。需要朝廷投入的精力比较大,但是只要三年之后就基本稳定了。”

  蓝太平肯定的说道。

  “那好,这件事还得舅舅你来做。明日朝会朕会让大臣们议一下,想必有夏元吉的支持应该不会有人反对。”

  小皇帝朱允熥,对于开疆拓土还是很感兴趣的。

  “那明日朝议过后,臣就返回北平府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。”

  蓝太平躬身行礼。

  ……

  第二日朝会,由蓝太平提出裁撤卫所士兵编制然后移民辽东屯田的方案。

  “陛下,臣以为此举不妥。”

  已经升任吏部尚书的方孝孺站出来反对。

  “方爱卿,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
  小皇帝经历一年多的朝堂历练,已经能做到心平气和听大臣们在那唱反调了。

  “陛下,卫所制度那是太祖皇帝所定的祖制。”

  “陛下登基大宝才不过两年,就要推翻祖宗制定的章法吗?”

  “自古以来,那都是祖制不可违啊。”

  “若是动了祖宗的定下的铁律,那江山社稷恐有倾覆之忧啊。”

  听着方孝孺上来一阵祖宗之法不可违,小皇帝就内心没来由的烦躁起来。

  这让他想起朱元璋来,对于这个偏心的皇爷爷他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听到关于他的一切。

  “今日朝会所议之题,也是关于本朝社稷之大事。诸位爱卿皆可畅所欲言,无需有任何顾及。”

  朱允熥面带微笑的鼓励文武百官发言。

  蓝太平则一直垂着眼帘,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一般。

  武将们也都沉默不语,他们都是年轻后辈。

  站在排头的威国公不发言,他们自然不敢乱说话了。

  “陛下,臣以为此事可行。”

  户部尚书夏元吉站了出来,他参与的计划自然要出来支持。

  “哦?夏爱卿快说说。”

  朱允熥面露喜色。

  “臣以为,现距开国已经二十六年。卫所制度已经不再适合现今的形式,军屯兼并的问题导致大批卫所的士兵逃亡。”

  “据臣所知,许多地的卫所兵卒实数不足一半。可是每年报上来的军饷额度,却依然是满编。”

  “所以在臣看来,卫所制度确实需要做出改变。”

  夏元吉说完行了一礼。

  “夏大人所言差矣,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。卫所制度亦然,我们后世臣子只需进行适当的补救即可。”

  “如夏大人所说有士卒逃走,太祖皇帝已经成立勾军了。只需勾军前去勾回,或者去其原籍勾同族壮丁补充即可。”

  “岂能因此小事,就要废祖宗之法?”

  “敢问夏大人,您与当初的刘伯温相比如何?”

  “说句大不敬的话,陛下难道比太祖皇帝更圣明吗?”

  方孝孺大声斥责道。

  群臣听他这么说,皆是震惊的看向他。

  可是方孝孺一身正气,丝毫不惧的跟小皇帝对视。

  小皇帝朱允熥脸色变得极为难看,他没想到方孝孺竟然敢这般不给自己面子。

  “方孝孺你好大的胆子,竟然敢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。”

  “陛下,臣请治其大不敬之罪。”

  夏元吉的话让朱允熥脸色才稍微好看一点。

  “朕说过今日畅所欲言无所忌,方爱卿何罪之有?”

  朱允熥强挤出一丝笑意。

  “陛下心胸之广阔,令臣万分佩服。”

  夏元吉无奈只能把目光投向一旁的蓝太平。

  这时候,满朝文武皆看向蓝太平。

  他们知道这武威侯基本不上朝,但是只要一上朝那必然有大动作。

  这裁军和移民屯田之事,必然是他一手推动的。

  蓝太平睁开眼,他缓缓走出站列冲着小皇帝行了一礼。

  “陛下,臣认为裁军为民屯田辽东,实乃是稳定社稷的治国良策。”

  “至于方大人所说的祖制,臣以为要因时依势而易。”

  蓝太平声音沉稳却有些不容置疑的霸气。

  “威国公,你要动祖制?”

  方孝孺梗着头问道。

  蓝太平心中直叹气,这家伙也太过迂腐了。

  “祖制?请问方大人,是不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不能动祖制?”

  蓝太平盯着对方问道。

  “若想天下安稳,社稷长存自然要遵循祖制。”

  “既然如此,那为何历史上那些朝代会灭亡呢?”

  “难道他们都是因为不遵祖制?”

  面对蓝太平的诘难,方孝孺冷冷一笑,“自然不是,天道好亡自有天数,实非人力所能左右。”

  “既然你也说了,朝代兴亡跟遵还是不遵祖制并无直接关系。那么适时的调整政策方针,怎么又不可以了呢?”

  蓝太平耐着性子问道。

  “但是妄动祖制,只会加快社稷倾覆的进程。威国公,你还是要三思而后行。”

  “陛下年纪尚幼你就鼓动陛下违背祖制,目的不过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而已,此举实非忠臣之所为。”

  “还望国公大人三思,否则你必将成为千古罪人!”

  “留的万世骂名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7ec3bce8b.sbs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7ec3bce8b.sb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