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这样一来,并州军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调整部署,加强防御,甚至可以趁机发动反击。
此时此刻,双方的局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战略主动权掌握在汉军手中,但实际上,真正的战略主动权仍然牢牢地握在李渊的手里。
李渊所占据的并州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
它的东面有高耸入云的太行天险作为天然屏障,南边则有山河之险作为坚固防线,西面更是有汹涌澎湃的黄河天险作为守护。
这样的地形使得李渊的领地固若金汤,简直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。
无论汉军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,都会感到无从下手。
这一点,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呢?
当他们得知河东黄河决堤的消息后,一个个都激动得难以自持,仿佛剿灭李渊就在转瞬之间。
然而,他们却完全不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凶险。
相比之下,汉军面临的处境就显得十分尴尬了。
他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,无论是攻打哪一处,都感觉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,让人无从下嘴。
而李渊则要轻松得多。
他可以从太行山东出,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,任由他的战马尽情驰骋。
即使遇到一些险关,他也可以轻易地绕过去。
大汉方面根本无法有效地阻挡他的进军。
这便是李渊决定率领大军入主并州的原因所在。
在战略层面上,李渊一直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。
然而,在过去的两年里,李渊将他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边境地区,这无疑给了汉军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。
但现在,李渊已经调整了他的战略,他绝对不会再给汉军任何可乘之机了。
随着局势逐渐稳定下来,河东的衙门也终于从最初的慌乱中恢复了一些秩序。
毕竟,在李渊到来之前,河东地区一直缺少一位能够主持大局的主官,这使得衙门在面对危机时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并做出正确的抉择。
要知道,李渊并没有在河东地区设立太守一职,所以在文官体系中,河东地区官职最大的就是县令了。
然而,河东地区光是县令就有十多个,这在面对灾难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。
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,这些县令们在灾难面前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,更不用说积累应对灾难的经验了。
因此,在李渊抵达河东之前,这里的各级僚属们处于一种相当混乱的状态。
尽管有黄都的努力协调,但仍然难以确保内部的安稳。
很明显,这件事情只能由李渊亲自来解决。
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虽然李渊在普及下层官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在中层官吏的培养和建设上却显得非常薄弱。
李渊自己手中暂时没有多余的人才来担任太守一职,而真正有能力的人都集中在他的大将军府中。
这种强干弱枝的局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地方势力的坐大,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。
尽管可以有效应对地方可能出现的问题,但在面对各种灾难时,地方的力量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,无法有效地采取行动。
李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然后下定决心说道:“构建以长修县一带为核心的防线,河东南部已经毁于一旦,河东北部必须要守住!”
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,显得格外坚定。
站在他身旁的黄都闻言,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地势。
黄都跟随李渊多年,经历过无数场战斗,也具备一定的军事眼光。
他看着长修县的地形,心中不禁一沉。
长修县虽然地处高地,地势相对有利,但四周通风,没有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挡敌军的进攻。
这意味着一旦敌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,长修县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,守军很容易被围困致死。
黄都忧虑地对李渊说道:“大将军,这长修县可不是好守的地方啊!”
李渊自然明白黄都的担忧,他的目光顺着黄都所指的方向望去,凝视着西南方向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
“那边地势绝佳,若在此处修建一座军城,只需一万兵力,便可将整个河东北部牢牢守住!”
李渊站在高处,手指着西南方,语气坚定地说道。
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在汾水和谏水的分界岭处,有一块受雨水冲刷和河水侵蚀而形成的黄土台地。
这块台地临河的一面,被切割出了一道道沟壑断壁,宛如天然的防御工事。
“此处建城,背靠后方的汾河,与太原相连。一旦有战事发生,可以从容不迫地通过水路将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城中。”
李渊继续解释道。
“设立此城,河水环绕,形成天然的护城河,一面背靠汾水,另外两面则是高耸的黄土断壁。如此一来,我们只需守住一面,便可抵挡住南方来敌的进攻。”
黄都站在李渊身旁,静静地聆听着他的分析。
这一刻,他再次被大将军惊世的军事才能所折服。
仅仅是在周围转了几天,大将军竟然就已经想到了如此精妙的布局。
这种走一步算三步的战略眼光,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。
然而,如果让李渊知道黄都心中的想法,他恐怕只会微微一笑。
因为这所谓的惊为天人之举,不过是他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已,并非完全是他自己的创见。
李渊的手指向远方,那里便是后世声名远扬的玉壁城。
这座城池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,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,便是西魏守将韦孝宽以八千兵力,成功抵御了东魏主将高欢的二十万大军。
这场激战持续了整整三个月,高欢损兵折将七万余人,却始终无法攻克玉壁城。
直接将这位高王的心态打崩,撤军之后,没多久就忧愤成疾,没多久就死在了晋阳。
这座黄土台,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,就已经成为了军事防御工事。
当时,为了抵御来自西方的戎人,晋国在此地建立了这座军事设施。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0d6f590b.sbs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0d6f590b.sbs